注意韩国国务总理人选:清华校友金民锡
注意韩国国务总理人选:清华校友金民锡
注意韩国国务总理人选:清华校友金民锡
6月4日(rì),韩国首尔,李在明准备向支持者发表讲话。视觉中国供图
迎面向我们走来的是韩国(hánguó)前(qián)城南市市长、前京畿道知事、国会仁川市桂阳乙区前议员、新一任大韩民国(dàhánmínguó)总统李在明。从李市长、李知事、李议员、李代表、李候选人到李总统,李在明近20年(nián)的从政生涯已进入全新的阶段。
有时他被亲切(qīnqiè)地称为“龙猫”,有时他被嘲讽(cháofěng)为“老鼠”。与他的前辈卢武铉、文在寅相比,李在明身上(shēnshàng)多了一些果决,他的总统之路也更加不平坦。许多人爱他,也有许多人恨他。
李在明是(shì)“韩国特朗普”吗
自从非传统政客特朗普成为美国总统以来,许多国家出现了类似的现象。有“荷兰特朗普”之称的荷兰自由党(zìyóudǎng)党首维尔德(wéiěrdé)斯留(sīliú)了类似特朗普的发型。6月3日,因限制移民(yímín)计划未在内阁通过,维尔德斯宣布将带领席位最多的自由党退出执政(zhízhèng)联盟,此举有可能(kěnéng)直接导致政府垮台、重新大选。6月2日当选波兰总统的纳夫罗茨基不仅有“特朗普”式(shì)的政见、大力抨击欧盟,还得到了特朗普本人的支持,曾到访白宫与特朗普合影。
李在明也因民粹色彩被称为“韩国(hánguó)特朗普”。不过,有“某国特朗普”之称的政坛人物往往(wǎngwǎng)位于政治光谱右侧,李在明却是个例外。他在政治光谱中处于左侧(zuǒcè),在韩国还被一些人称为“李努科维奇”(意为“韩国的亚努(yànǔ)科维奇”)和“韩国桑德斯”。
“韩国特朗普”这一标签是否恰当,有待商榷。不过,鉴于李在明曾开展“公荐大屠杀”,其众多狂热粉丝经常辱骂李在明的(de)对手,连同党议员与李在明意见相左时也被(bèi)追着(zhe)詈骂,李在明给人留下“韩国特朗普”的印象并不奇怪。以下(yǐxià)就(jiù)“公荐大屠杀”事件进行简述,留待读者自行判断。
国会是韩国最高立法机关,每届任期4年,共300个(gè)议席,其中225名议员由单一选区制选举(xuǎnjǔ)产生,75名议员由比例代表制选举产生。理论上,没有党派(pài)身份(shēnfèn)者也可参与议员竞选。公荐(gōngjiàn)是指由政党推荐候选人,也称公推。韩国政坛可以划分为进步派与保守派,或左派与右派(yòupài),但两派内部都有许多分歧和激烈的斗争,有派阀之别。所谓“公荐大屠杀”,即一个党派中占优的派系在公荐环节排除异己、只选自己青睐的候选人,是党内(dǎngnèi)权力斗争的典型方式。
之前韩国有名的“公荐(gōngjiàn)大屠杀”事件来自(láizì)保守派的朴槿惠和李明博二人背后派系(pàixì)的争斗。李明博成为总统后,保守派的大国家党(dàguójiādǎng)被亲李派把持,在2008年大选中进行了公荐屠杀,亲朴(qīnpǔ)派遭到排挤。反对公荐屠杀的亲朴派大多离开了大国家党,有的成为“无所属”,有的临时组建了未来韩国党。到了2012年大选时,朴槿惠已逐渐在大国家党掌握权力,为与(yǔ)仅有20%支持率的时任总统李明博保持距离,她特地(dì)将党名改为“新国家党”,以新国家党非常对策(duìcè)委员长之职领导总选。曾被边缘化的亲朴派为报复亲李派,也(yě)在公荐中淘汰了大量亲李派议员。新国家党出人意料地取得胜利。
进步派的李在明与文在寅及各自派系的关系,恰与保守派的朴槿惠(pǔjǐnhuì)与李明博类似。李在明很(hěn)早就试图参加总统竞选,在2017年韩国大选初选(chūxuǎn)期间,他与文在寅、安熙(ānxī)正竞争共同民主党提名人资格。彼时的李在明还是(háishì)城南市市长,与众望所归的文在寅自不能相比。不过,李在明在2022年击败了文在寅政权的总理(zǒnglǐ)李洛渊,成为总统候选人。一场斗争悄然开始了。
2022年大选中,李在(lǐzài)明以不到1%的差距(chājù)败给尹锡悦。一些李在明支持者埋怨起前总统文在寅,认为是文在寅任内治理不善导致李在明与总统之位失之交臂。文在寅的亲信、时任法务部(fǎwùbù)长官曹国和李洛渊则指责李在明的民粹主义(míncuìzhǔyì)败坏共同民主党的形象、吓跑中间选民。
尹锡悦担任总统时,韩国检察厅指控当时还是(háishì)共同民主党党首的李在明(lǐzàimíng)涉嫌贪腐、渎职、受贿(shòuhuì)等多项违法行为,两次提请批准逮捕李在明。国会(guóhuì)围绕是否暂时剥夺(bōduó)李在明的司法豁免权进行了讨论,李洛渊身为(shēnwèi)文在寅的盟友和得力部下,主张“绝不姑息李在明贪腐案件”。李洛渊领导的共同民主党亲文派议员(yìyuán)大都投票赞成暂时剥夺李在明的司法豁免权,最终有30多名共同民主党议员与国民(guómín)力量党站到一起,导致国会通过了逮捕李在明的议案。亲文派与亲明派的矛盾就此进入白热化。
由于韩国法院驳回司法部提交的李在明逮捕令申请,李在明逃过一劫,着手打压(dǎyā)共同民主党(mínzhǔdǎng)内的亲文派。到了(le)2024年总选前夕,“非明派”基本已边缘化或被迫出走。
2024年1月,李洛渊召开记者会表示:“我决定离开24年患难与共的共同(gòngtóng)民主党(mínzhǔdǎng),开启新征程,在新的地方以新的方式继续为国奉献。共同民主党向来奉行的金大中、卢武铉的精神和价值(jiàzhí)早已不再,党内(dǎngnèi)(dǎngnèi)如今充斥暴力和低俗言行,沦落为替李在明一人服务的‘一人政党’……现在(xiànzài)的政治救不了(bùliǎo)大韩民国。”李洛渊称,他选择(xuǎnzé)退党是因为在尹锡悦政府施政不力的情况下,共同民主党因李在明的司法风险受阻,没能发挥在野党的作用。他还表示,能够守护、体现共同民主党精神和价值的年轻国会议员接连放弃参选,党内批评者和自己的支持者被称为“表里不一(biǎolǐbùyī)的非李在明派”,受到了侮辱和攻击,共同民主党被强盛(qiángshèng)的“支持层”所左右。
多位议员和(hé)曹国因与李在明(lǐzàimíng)、亲明派的(de)矛盾先后(xiānhòu)出走。这还没有完。共同民主党在2024年总选之前两个月,因“密室公荐”争议而人心惶惶。党内97世代的旗手、号称“三星狙击手”的朴用镇议员被彻底公荐屠杀。
有“非明(fēimíng)横死”名号的李在(zài)明在党内备受争议;对(duì)党外的政治对手,他也会穷追猛打。韩国(hánguó)国会此前审批2025年政府预算时,他率领在野党议员砍了韩国检察院的活动(huódòng)经费、警察的活动经费、总统府的例行预算和政府的应急预备金合计(héjì)4.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16.48亿元)。李在明还利用共同民主党在国会的席位优势,发起了超大规模的弹劾活动。在韩国77年的历史上,国会一共发起过51次弹劾,被弹劾官员合计38人。而李在明发起的弹劾多达(duōdá)30次,涉及官员24人,其中包括3名负责追查李在明官司的检察官(jiǎncháguān)。
连进步派都时常感叹李在明“毫不留情”。从党派(dǎngpài)“私人化”和党内一元化的(de)角度来说,李在明与特朗普确有几分“神似(shénsì)”。又一位(yīwèi)“疑似特朗普”上台,他会给全球经济、外交关系及地缘政治带来怎样的变数?
李在明是进步派候选人,曾受进步派的“旗帜”卢武铉(lúwǔxuàn)和进步派大将郑东泳提携(tíxié),也曾与文在寅同台竞技,但他还有更复杂的一面。
2022年韩国大选期间,李在明因(míngyīn)称赞朴正熙、肯定全斗焕的(de)经济贡献,受到多位韩国泛左派系政客的批评,还被尹锡悦笑话“李在明应该成为我们国民力量党的候选人”。今年2月,尹锡悦弹劾案尚在宪法裁判(cáipàn)所审理,李在明突然称:“我们(共同(gòngtóng)民主党)不是进步政党(zhèngdǎng),进步政党的定位应该由(yóu)正义党、民主劳动党等政党承担”,将位于政治光谱左边的共同民主党划为“中间保守政党”。
这一言论在共同民主党内引发批判。非明派骨干、前国务总理(guówùzǒnglǐ)金富谦在社交(shèjiāo)媒体上表示:“在如此严峻的(de)时期,难以理解为何要引入进步与保守的争论。单方面规定拥有悠久历史的共同民主党是(shì)何属性,是一种越权行为。”前庆尚南道(qìngshàngnándào)知事金庆洙也表示,“共同民主党的属性不是靠一句话就能改变的”。
今年3月,李在明(lǐzàimíng)接受《政治信号之夜(zhīyè)》节目(jiémù)专访时抛出了“朴槿惠弹劾无效论(lùn)”。他(tā)说:“‘朴槿惠弹劾案有(yǒu)问题’的说法(shuōfǎ)似乎(sìhū)并非无稽之谈。我还不知道确切的真相。我们只能根据官方的决定作出判断,但无论如何,弹劾朴槿惠的理由似乎有一部分不成立,连我们党内的一位核心人物也(yě)这么说。”李在明话里话外似乎将矛头直指文在寅,将自己与旨在罢免朴槿惠的烛光集会切割开来。《政治信号之夜》是韩国保守派节目,主持人郑圭在常年主张“朴槿惠弹劾无效论”。李在明专门来到极端(jíduān)保守派的节目,含糊地附和了朴槿惠弹劾无效论,似乎是要将“保守派”的自我定位贯彻到底。他还说:“虽然共同民主党本来(běnlái)是中间偏左,但右翼领域越来越空虚,所以,我们要承担起温和保守派的责任。共同民主党必须向右转。”
3月底(yuèdǐ),李在明(lǐzàimíng)与三星电子掌门人李在镕会面并亲切交谈。4月,他参拜了李承晚、朴正熙、金泳三(jīnyǒngsān)的墓地,还访问了SK海力士(hǎilìshì)利川厂区(chǎngqū),承诺把韩国“建设成为世界(shìjiè)第一半导体国家”。为了扩大支持群体,李在明向保守派和韩国财阀频频伸出橄榄枝,一度被嘲讽为“李在明博”(意为李明博的继承者和模仿者)。不过,这些举动确实收获了保守派的支持,一些朴槿惠粉丝团体倒向了李在明,朴槿惠纪念基金会向李在明捐了款(kuǎn)。
在对(duì)日、对美、对中关系等问题上(shàng),李在明修改了自己原先的(de)措辞(cuòcí),从主张对日强硬,变为宣称“与美国和日本的合作至关重要,但我们不应该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他还有“如有必要,如果为了我的人民必须这么做的话(dehuà),我会爬到他(特朗普)的胯下”的惊人之语。就职总统后,李在明提出,韩国要与日本、中国、美国、俄罗斯都发展关系。或许他会像变色龙一样,到处制造“惊奇(jīngqí)”。
李在明当选,谁舒了一口气(yìkǒuqì)?
李在明当选后,最应长舒一口气的(de)或许是文在寅。
目前来看,文在寅难免被扣上“识人不明”的帽子——亲手提拔的检察官尹锡悦(yǐnxīyuè)不仅叛逃到国民力量党、战胜了(le)共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还发动了“政变”;曾任法务部长官的亲信曹国因女儿升学舞弊案成为共同民主党的软肋;任命的总理李洛渊出走共同民主党,还在大选(dàxuǎn)的关键时刻支持国民力量党候选人金文洙,形同“背刺”。不过,李在明当选意味着(yìwèizhe)针对文在寅的司法(sīfǎ)追查可以(kěyǐ)暂时平息了,文在寅暂时不用担心“青瓦台魔咒(mózhòu)”。
文在寅解脱(jiětuō)了,但李在明不同,他身上寄托着太多的(de)期许。在这样一个多变、不确定的时代,他的担子十分沉重。巨大的胜利是他的护身符,但如果(rúguǒ)不能完成振兴国家的目标,也会成为沉重的枷锁。
(作者朱亦凡是(fánshì)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zhōngguóqīngniánbào)客户端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